A股港股大跌,恒生科技指數單日大跌11%,這時候該不該救市?
在A股港股以及中概股遭到接連大跌的背后,造成股市的大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從經濟基本面分析,國內經濟環境比較平穩,且近期制定了5.5%的經濟增長目標,可見今年不會發生大幅度收緊貨幣政策的現象。因此,從經濟基本面與貨幣環境上,并不支持股市的非理性下跌。 從市場的估值水平分析,目前港股市場的平均估值已經達到了歷史估值底部的區域,而A股市場的估值也在快速下降,并處于歷史估值中位數下方的位置。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A股與港股市場的估值并不算高,甚至具備了一定的估值優勢。 從外部環境分析,最具不確定的影響因素,莫過于地緣局勢的不穩定、高油價下的通脹抬升以及美聯儲加息的升溫預期。其中,前者可能引發全球資本重新審視新興經濟體的投資價值,后者則影響到全球市場的風險偏好水平以及后續貨幣政策的松緊程度。但是,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全球第二大市值的股票市場,本身應該具備一定的風險防御能力,且更可能成為資本的避險港灣,并不支持股市的持續非理性下跌走勢。 A股與港股市場出現非理性的下跌走勢,可能與流動性擠兌或者融資盤密集平倉因素有關。此外,針對新經濟企業的監管壓力仍未完全消除,市場幾乎用非常悲觀的估值為市場進行估值定價,近期股市的非理性下跌似乎有一種“錯殺”的意味。 在這個時候,到底應不應該救市呢?個人認為,首先需要從政策層面上為資本市場吹暖風,再者需要出手為資本市場注入流動性,緩解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擠兌風險。 其中,創業板已經從高位下跌超過25%,而恒生科技指數更是從高位下跌近70%,在非理性下跌的背后,很可能已經觸及到部分的融資盤平倉壓力。此外,股市持續大跌,也會影響到基金凈值的持續縮水,在基金凈值大幅縮水的背后,需要警惕集中贖回的風險,如果不及時控制好融資盤集中平倉壓力與基金集中贖回的風險,則可能會加劇資本市場的波動風險。 以港股市場為例,現階段內需要考慮啟動平準基金為市場注入流動性。此外,從政策層面上,針對新經濟企業的監管措施,需要提前列出監管的清單,并明確制定出整改結束的時間,降低市場的不確定預期,這也是減緩資本對新經濟企業的非理性拋售壓力。 恒生科技指數從高位下跌70%,中概互聯網指數從高位下跌超過80%,這確實是非常不正常的市場現象。除了上述因素外,還不排除與海外資本變相做空因素有關,在這個時候,需要實時監測資本市場中的異常交易行為,對頻繁異常交易的行為,需要做好及時應對的處理。 在A股港股非理性大跌的背后,我們確實需要從根本上提升我們市場的風險防御能力,這也是防范系統性風險的關鍵所在。對資本市場來說,穩定是首要任務,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平準基金,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在特殊市場環境下,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意義。 近年來,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市場,擴容壓力有增無減,卻對市場存量資金起到了較大的分流壓力。但是,在極端的市場環境下,股市擴容的壓力需要得到適當減緩,為資本市場爭取更多的喘息機會。此外,應該積極鼓勵上市公司采取股份回購以及大股東高管的股份增持行為,這也是為市場傳遞出穩定的信號。 歸根到底,當前市場最需要穩定市場人心,通過注入流動性、降低股市擴容壓力、實時監測頻繁異常交易等行為,給市場吃下定心丸,這也是減緩市場集中拋售壓力、提升市場風險防御能力的有效舉措。 ![]() |